糊樗基本資料
1.科別:冬青科(Aquifoliaceae)
2.學名:Ilex formosana Maxim.
3.英文名稱:Tauwan Holly
4.別名:台灣冬青
5.分佈地區:原產中國及台灣。生長於台灣北部及中部低海拔山地約 500~900 公尺的山地,叢林內較少見。
冬青科小百科
冬青科大約有600餘種,分布在除澳洲和北美西海岸以外的世界各地,中國有約120餘種,台灣有31種。本科植物都是灌木或小喬木,大多為常綠,落葉的品種較少,而當中為落葉性的只有三種,如燈稱花、朱紅水木和草野氏冬青。冬青科植物的葉和紅色的果實非常具有裝飾性,歐美人常用於在聖誕節做裝飾。枸骨”中國冬青”的葉中醫用做中藥稱為「功勞葉」。冬青科植物的「冬青」顧名思義就是指植物在寒冬時節仍舊青綠不落葉的意思,即常綠植物,在台灣著名的冬青科植物並應用於園藝景觀的有鐵冬青、苗栗冬青、烏來冬青、金平氏冬青等。
糊樗in亞泥生態園區
↗糊樗的樹形
↗糊樗的葉子
知識與知性
1.糊樗常綠小喬木,高可達6公尺,具有較明顯的樹幹,樹皮灰褐色,不易龜裂,具有多數樹枝;小枝直立或斜上昇,光滑無毛。葉形橢圓,革質或厚紙質,葉緣有細鋸齒,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顏色較淡,花瓣 4 枚,果實為核果。
2.糊樗葉子是白圈三線蝶幼蟲的食草。木材可供作建材用。樹皮可製黏膠用。
3.糊樗冬天有漂亮的紅果,葉小脈明顯,小枝直立或斜上昇,單性花且雌雄異株,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果實是球形的核果,成熟時一堆紅紅小果擠在枝條上非常可愛,冬天是賞果的季節,另外,有一種和糊樗長得很像的植物叫台灣糊樗,但是不同種。
4.繁殖方法為播種,果實採收後經過清洗以取得種子,再進行播種,亦可採用扦插法大量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