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艾草基本資料

1.科別:菊科(ASTERACEAE)
2.學名:Artemisia argyi
3.英文名稱:Artemisias、Asiatic Wormwood
4.別名:五月艾、艾、野艾蒿、生艾、草蓬、祈艾、艾蒿、艾絨、端五艾、灸草
5.分佈地區:全省低海拔至中海拔的荒地。

 

菊科小百科

菊科的學名是由模式屬紫菀屬(Aster)而來,是「星形」的意思,指菊科植物的頭狀花序似星形。菊科植物在臺灣約326種。多為草本或灌木,少許是喬木狀,有時具有乳汁。葉多互生或對生,單葉、羽裂或羽狀複葉。菊科植物最主要的特徵是花序就是頭狀花序,頭狀花序是由許多花簇生在似頭狀的總花萼上所組成的,而這些花常被稱為「小花」。澤蘭屬植物共7種。斑蝶類的蝴蝶例如紫斑蝶、青斑蝶、樺斑蝶等都極愛吸食菊科澤蘭屬植物的花蜜。

 

 

艾草in亞泥生態園區

  艾草 (Large)                
 ↗艾草的生命力與適應性強。

 

  艾草遍地生長 (Large)              
 ↗在亞泥園區周圍看見艾草遍地生長。

 

知識與知性

1.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揉之有香氣,葉子羽狀分裂,背面有白絲絨毛,秋季開花,頭狀花序小而多,排成狹長總狀花叢。在詩經時代,就已經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

2.艾草有很多種,有濃烈芬香氣味的,南方人端午節用來懸掛於大門上,據說可以避邪。還有一種氣味比較溫和,可以食用,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糰子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而在台灣客家人製作草仔裸也是用艾草作為原料。

3.辨認艾草的方法有兩個,一是艾草葉子的兩面顏色明顯不同,還有就是它特殊的「香」味。臺灣俗語說:「插榕卡勇龍,插艾卡勇健。」榕枝與艾草都是傳統袚鬼驅邪聖物。艾草植株造型顏色特殊,是各地均可見的景觀植物。

4.艾草在藥用方面,可止血、治頭痛、痛風、皮膚癢等,但孕婦勿大量服用。另外艾草可驅蚊蟲、驅邪解噩還可以把艾草拿來做為藥草浴。在中醫上,艾草亦扮演重要角色,利用燃燒艾草所散發出的香味和熱度來刺激穴道。

5.艾草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氣候,具耐乾旱及耐寒性,生命力與適應性強;土壤要求不苛求,凡向陽而排水良好之處,均能生長,生育強健而繁殖力亦旺盛。近年來因殺草劑的過度使用,在一般田野間已經很難發現艾草的蹤影,但本園區仍栽培了許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ch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