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胡頹子基本資料
1.科別:胡頹子科Elaeagnaceae
2.學名:Elaeagnus formosana Nakai
3.英文名稱:Formosan Elaeagnus
4.別名:能高胡頹子
5.分佈地區:原產琉球及台灣。常見台灣全境低至中海拔山地約 300~1,800 公尺灌叢或疏林內。
胡頹子科小百科
本科植物有喬木也有灌木,枝端和葉被有銀色或金褐色的盾狀鱗片或星狀毛,單葉互生或對生,無托葉;花兩性或單性,無花瓣,花被2-4裂;果實為瘦果或堅果,包藏在肉質花被中。大部分瞥中是耐乾旱植物,但也有部分品種耐潮濕的氣候。其中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e L.)是優良的固沙植物品種。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將本科分入山龍眼目,2003年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分類的APG II 分類法將其列入薔薇目。
知識與知性
1.常綠灌木,幼枝被有紅棕色鱗片。葉革質,橢圓形,背面被有銀色痂鱗及褐色鱗片。花白色,外面密被銀白色痂鱗,常 3~5 朵簇生葉腋。果長橢圓形,熟時金紅色。花期 10~11 月,果期翌年 2~3 月。
2.綠化景觀植物。果實酸甜可口。3.根藥用:袪風除濕,行氣,行血,利咽,鎮咳,皮膚濕疹。果實:補益五臟,清熱消渴,收斂止血,平喘消食,止痢。
3.參考及引用網址:http://kplant.biodiv.tw , http://zh.wikipedia.org/zh-tw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