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筆筒樹基本資料
1.科別:桫欏科Cyatheaceae
2.學名:Cyathea lepifera (Hook.) Copel.
3.英文名稱:Common Free Ferm
4.別名:蘭盆筆筒樹、蛇木、山棕蕨
5.分佈地區:台灣、南中國、琉球、菲律賓,台灣低海拔臺灣全境山麓至1,800公尺以下之山谷及陰濕地矮林中溝渠常見。

桫欏科小百科
桫欏科植物在台灣有2屬7種(註:包含細齒桫欏、蘭嶼筆筒樹、南洋桫欏、台灣樹蕨、台灣桫欏、筆筒等7種,其中筆筒樹為陽性樹種),為草本維管束植物、不開花的高等植物,其根莖粗大、外被有黑褐色鱗片、莖短而直立,是侏儸紀時代的孑遺植物。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根莖直立呈樹幹狀、莖高可達10公尺,早在侏羅紀這種「樹形蕨」就已存在,隨着氣候、地質環境的變遷,如今桫欏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亦包括台灣。而以全球來看,桫欏科多生長在熱帶雨林區的高山上,不過台灣主要分布則是在低海拔的地區。它們的特色是除了少數種類的莖比較不明顯,幾乎都是莖幹顯著、粗大且直立,莖的表面上密密麻麻佈滿了厚厚的氣生根。葉子是屬於大型的,葉柄的基部佈滿了鱗片,孢子囊群長在突出葉面的孢子囊托上,呈圓形狀。此外,桫欏科皆屬於樹蕨類,顧名思義它們就像樹一樣高大的蕨類,據調查顯示遠古時期,它們可是比現在還要高大許多喲!

 

筆筒樹in亞泥生態園區

休閒林園遊客廣場 (Medium).JPG
↗瞧亞泥休閒林園的入口,這株「一身雙頭」的筆筒樹,像是比著YA!的手勢,隨時歡迎訪客參訪。

蛇木樹形 (Medium)  
↗屬於陽性樹種的筆筒樹。

 蛇木頂芽 (Medium)  
↗毛絨絨的筆筒樹頂芽,長相相當特別!

 蛇木葉芽 (Medium)  
↗這嫩芽,配上毛毛的外觀,像不像是「熊掌」。另外,它們還可以入菜喲,據說還是野菜名單中的第一名。


知識與知性

1.筆筒樹的老葉在順次脫落後,會在莖幹上留下橢圓形的葉痕,莖幹上半部去髓乾燥後可作筆筒用,而這就是為何稱之為「筆筒樹」的原因了。

2.筆筒樹的直立莖如樹木狀,高達6~20公尺以上,粗約15~20公分。順次脫落的老葉會在莖幹上留下美麗的痕跡(註:橢圓形葉痕),宛如蛇的鱗片般。

3.筆筒樹莖下層密生氣生根,因此可以利用交結的氣生根,來製做蛇木盆、蛇木柱、蛇木板、 蛇木屑等園藝用品,在有「蘭花王國」之稱的台灣,常是栽培蘭花最好的介質。

4.大多數國家因筆筒樹較為稀少,因此已將它們列為「保育類」的珍稀植物,而在「蕨類王國」的台灣,筆筒樹可是隨處可見喲!由此可見,台灣真是一塊植物的快樂天堂。

5. 筆筒樹以孢子繁殖,它們的孢子囊著生在葉脈的下表面,若要栽植可採用潮濕的泥炭土較容易培養成功。

6.另外,筆筒樹亦有原住民將它們入菜食用,據說是好吃的野菜排行榜中首屈一指的!食用方式是將筆筒樹嫩芽的絨毛搓洗掉後,削皮、川燙,可炒肉絲、煮排骨湯或涼拌等,都是很棒的吃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ch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