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基本資料
1.科別:薔薇科 Rosaceae
2.學名: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ey
3.英文名稱:Loquat,Japanese Medlar
4.別名:盧橘、枇杷果、枇杷葉、夏果
5.分佈地區:分佈在臺中、南投、苗栗、臺東等四個產區,以經濟果樹栽植,中部一帶栽植最多,也常栽植於庭園內。
薔薇科小百科
薔薇科包括台灣石楠、山枇杷及黃土樹等,其形態變異大,有喬木、灌木、也有草本類。其中,如山枇杷、蘋果、桃、李類等,除了提供觀賞外,還具有非常重要的食用經濟之價值。台灣有不少薔薇科植物的原生種類,其中不乏稀有種,如本園的黑星櫻、石斑木等,是頗具學術研究和經濟栽培上的價值。薔薇科是植物界裡很廣泛的一科,在我們周遭生活裡,息息相關。吃的有桃、李、梨、梅、蘋果、櫻桃、草莓等,供觀花的有玫瑰、櫻花等。
枇杷in亞泥生態園區
↗枇杷樹形
↗枇杷尚未熟成的果實
↗逐漸成熟的果實
知識與知性
1.枇杷為常綠小喬木,株高可達5~10公尺,小枝粗壯,密生淡褐色或灰棕色絨毛。葉互生,具短柄,披針形、倒披針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
2.枇杷的花序為圓錐花序,花頂生於枝梢,灰褐成團,具有特殊芳香味,花瓣五片,每年秋冬季開白色花,即花期在11月至翌年2月左右。
3.枇杷的果實為仁果,果實形狀依品種而異,有圓形、梨形或倒卵形等皆有,成熟約在翌年2~4月,熟果為橙黃色,果實呈長卵形,外被絨毛,內藏種子1~5顆,果實可鮮食,葉可入藥,但其種子和幼葉具有毒性。
4.枇杷是我國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更多信息搜索枇杷樹基地,秋日養蕾,冬季開花,春來結子,夏初成熟,承四時雨露,為「果中獨備四時氣者」;其果肉柔軟多汁,酸甜適度,味道鮮美,被譽為「果中之皇」。
5.枇杷不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價值。《本草綱目》記載「枇杷能潤五臟,滋心肺」,中醫傳統認為,枇杷果有祛痰止咳、生津潤肺、清熱健胃之功效。而現代醫學更證明,枇杷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苦杏仁甙和白蘆梨醇等防癌、抗癌物質。
6.黃澄澄的枇杷,掛滿枝頭,有人喻之為「黃金丸」,亦有人稱之為「小金錘」。明代沈周詩云:「誰鑄黃金三百丸,彈胎微濕露漬漬。從今抵鵲何消玉,更有錫漿沁齒寒。」
7.枇杷的繁栽要點 以播種繁殖為主,也可嫁接。播種可於6月採種後立即進行。嫁接一般以切接為主,可在3月中旬或4月-5月進行,定植苗需多帶鬚根和附土,以利成活。栽植地點以向南而風少處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