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欒華基本資料
1.科別: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2.學名:Eurycorymbus cavaleriei (H. Lév.) Rehder & Hand.-Mazz.
3.英文名稱:Eurycorymbus
4.別名:假欒樹
5.分佈地區:原產中國華南地區。台灣本島的主要生育地為北部山區與東部海岸山脈低海拔森林,稀有種。
無患子科小百科
無患子科是雙子葉植物綱,無患子目的一個科。無患子科約有140-150屬,1400-2000種,臺灣有13屬,16種。而這一科的植物多為喬木、灌木,少為草本或藤本,且分佈很廣,幾乎全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均有分佈。普遍的是,牠們多具有乳汁,在葉子或種子內含有微毒的皂素。無患子科植物有很多種類是很好吃的熱帶果樹,例如:荔枝、龍眼、紅毛丹等。台灣欒樹可以做觀賞樹木及行道樹。
賽欒華in亞泥生態園區
↗賽欒華的樹形
↗賽欒華的羽狀複葉
知識與知性
1.賽欒華為落葉喬木,高可達10餘公尺。葉為一回羽狀複葉,互生;小葉披針形,小葉5∼10對,小葉形與臺灣欒樹近似,賽欒華之名因此而來,此外又有「假欒樹」、「賽欒樹」之別稱。花為聚繖花序成圓錐狀,頂生,有密毛;花單性。花期5~6月,果熟期10月。生育環境為溪谷向陽地。
2.賽欒華是細邊琉灰蝶(Celastrina lavendularis himilcon) 的少數寄主植物之一,其他寄主植物尚有墨點櫻桃及一些攀緣性豆科植物等。
3.賽欒華是第三紀孑遺植物物種之一,也是無患子科的本屬唯一物種。它是落葉樹,雌雄異株,廣泛分佈於亞熱帶山地常綠和落葉闊葉林在台灣及在中國歸類為稀有物種,其原因可能是自然種群之雌、雄株在棲息地空間孤立,授粉不易所致。
4.賽欒華的天然產物有發展出新藥物的潛力,可從其莖部分離出多種酚類化合物。據研究顯示出對甲型流感及自由基清除具有潛力,並具有成為對癌症化學預防的一種重要的藥物靶標。已有國外報告應用生物技術研究其化學的藥理活性,可成為未來重要的中草藥。
5.繁殖方法一般為播種。但種子取得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