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葉石櫟基本資料
1.科別:殼斗科Fagaceae
2.學名:Lithocarpus amygdalifolius (Skan ex Forbes & Hemsl.) Hayata
3.英文名稱:Amygdalate-leaved Tanoak,Almond Leaf Tanoak
4.別名:杏葉石櫟,杏葉柯,苦扁桃葉石櫟
5.分佈地區:原產中國大陸及台灣。。常見於本島中及南部海拔 1,500~2,000 公尺的森林,也分佈於恆春半島 200~500 公尺地區。
殼斗科小百科
全世界殼斗科植物約有700~800種,大部分產於北半球的溫帶及亞熱帶地區,在台灣主要分布於低至中海拔,常與樟科植物組成「樟櫟群叢」的森林。台灣原生殼斗科植物約50種(分類群),為木本植物之第二大科。位處亞熱帶的台灣,闊葉樹林中最優勢的樹種即是殼斗科植物。本科植物木材優良,可供建築、製造家俱、造船等用。台灣地區農業時代所使用的農具,如鋤頭柄、犁身、牛身等,都是使用本科植物的木材,其中「校櫕」類被譽為最佳木材樹種。許多種類種子含澱粉,為人類、鳥類、及嚙齒類動物所喜好,也為工業用澱粉來源之一,糖炒栗子即本科植物板栗的堅果。
知識與知性
1.杏葉石櫟之幹基常具明顯之板根。喬木,高達 20 公尺以上,胸徑達 2 公尺。葉厚革質,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基部楔形,全緣,有時少數葉片的頂部邊緣淺波狀。雄穗狀花序排成圓錐花序,雌花每 3 朵一簇。殼斗圓球形,堅果。花期 3~9 月,果次年 8~12 月成熟。
2.木材暗紅褐色,堅重,具多量之集合木質線,乾燥性質不良,僅供為建築、枕木、橋樑等重構造材。種仁煮熟可食,亦屬「櫧子」之一。
3. 參考及引用網址:http://kplant.biodi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