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假酸漿基本資料
1.科別:紫草科(Boraginaceae)
2.學名:Trichodesma calycosum Collett & Hemsl.
3.英文名稱:Khasya Trichodesma
4.別名:碧果草、假酸醬、毛束草
5.分佈地區:印度錫金、泰國、寮國、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貴州等地。台灣生於中南部低海拔山坡林緣、樹叢、路旁及平野地區。
紫草科小百科
1.紫草科植物通常為單葉、互生,不過有時也近對生,只是較為少數。
2.紫草科的花通常會聚成像「蠍子的尾狀」狀捲曲。牠們的花序較為稀少且單生。
3.紫草科的果實呈核果狀或具2到4顆小堅果。
4.紫草科統計在臺灣有12屬30種。
假酸漿in亞泥生態園區
↗假酸漿的樹形
↗假酸漿的葉子。
↗假酸漿開花。
知識與知性。
1.假酸漿為大灌木,高可達 2-3 公尺,全株密被短毛。葉為單葉,對生,葉全緣,大葉表面粗糙。花序為圓錐花序,著生於枝頂,花白色或粉紫色。果實為球形,包於萼片內。
2.假酸漿燈籠狀的花萼,如星型,乾燥後如同天然乾燥花,久藏不凋,園藝用途為插花花材,是插花的高級花材。另外也適合做庭園美化或大型盆栽。
3.假酸漿是重要的民俗植物,原住民採假酸漿嫩葉生食或煮食,有時也可包裹食物,是原住民的粽子,包裹的食料主要為小米和豬肉,食用時連假酸漿葉一起吃,有助於消化。
4.繁殖方法一般可用播種或扦插,容易培養,少有病蟲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