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天仙果基本資料
1.科別:桑科(Moraceae)
2.學名:Ficus formosana Maxim.
3.英文名稱:Taiwan Fig-tree
4.別名:羊乳頭、小號牛乳埔、細本牛奶埔、山芭樂、山拔仔、流乳根、台灣榕
5.分佈地區:台灣全島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山地疏林中或曠野、路旁、溪邊。
桑科小百科
桑科植物包括40個屬,超過1,000種,廣泛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只有少數種能生活在溫帶地區,中國有16屬約160餘種。台灣有70種,本科共同特徵為組織中具有乳汁,單葉互生,托葉明顯;花小單性,形成花序,果實為多花聚合果。常見的有桑樹、無花果樹、榕樹、菩提樹和麵包樹等。
台灣天仙果in亞泥生態園區
↗在園區裡的台灣天仙果尚未結果
知識與知性
1.台灣天仙果為常綠小灌木,葉互生,呈淺波狀或有不規則的缺齒,隱花,果生於葉腋處,有梗,外皮綠色有白斑。
2.台灣天仙果為榕屬植物中罕見的落葉樹種,多分布於海拔一千八百公尺以下的地區,藉鳥雀食其隱花果而傳播種子。俗稱羊奶樹,因摘取果實時會流出白色的乳汁,別名羊奶頭。
3.羊奶頭的果實由初生的綠色變紅色,成熟時是紫黑色的,摘取果實會流出白色乳汁,沾粘在手上很不容易清洗乾淨。
4.台灣天仙果因為產量不多,而且鮮品燉雞肉特別好吃,有一股特別的清香(似番石榴香),故又稱山拔仔。
5.據說台灣天仙果用在身體虛弱的人(不分男女老幼)有明顯的強壯效果,尤其對長年勞累的人,全株皆可為藥用,有袪風活血,治風濕病等效用。
6.台灣天仙果之繁殖方法以利用種子播種為主,亦可使用扦插法繁殖。以種子繁殖時,採果皮呈黑紫色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洗淨後陰乾,播種時以育苗盤繁殖,以一般之栽培介質育苗即可,在植株的葉片長至4-6 片時即可移植,播種適期以4月份之發芽率最高。